close

文/養心心理治療所 臨床心理師 江柏均

 

畢業在即,是許多國高中生的開心時刻,卻也是煩惱將來出路的焦慮時刻。

學生與我對話的展開,再平常也不過了:「我不喜歡唸書,不想繼續升學,但是媽媽堅持要我上大學去...」。

 

「那你爸爸是怎麼想的呢?」,我問著。

「我爸媽在我小時候就離婚了,我以前跟爸爸,現在跟媽媽,所以爸爸管不著我...」,學生回答。

 

略為遲疑後,學生帶著無奈與嘲諷自己的意味,笑了出來。然後像是宣洩壓力一般,一股腦地說了許多事情...

 

學生說父母離婚以後,自己原本是由爸爸監護、照顧,但是因為爸爸總是忙著工作,沒有時間和他相處,都將他丟給囉唆的奶奶照顧。

所以進入小學中年級後,自己就開始作怪,爭吵、打架、偷東西、不唸書、不交作業,樣樣都來,就希望爸爸與奶奶覺得他很麻煩,將監護權丟給媽媽。

現在想來雖然覺得幼稚、可笑,不過還真的成功了,於是國中以後就開始跟著媽媽。

 

他說,他還記得那時媽媽對他很好,雖然收入不豐,但是買了很多東西給他。不過,媽媽也管得很嚴,放掉課業而成天玩樂的他,一時真的很不適應。

為了不辜負媽媽的「為了我好」,花了不少時間才終於勉強考上高中,但聽到媽媽對爸爸又是炫耀,又是酸言酸語後,他恍然大悟自己原來只是母親「成就自己」、「打擊父親」的工具,因此開始逃家、交男朋友,將希望寄託在「建立自己的家」上面。

 

「辛苦你為了得到父母的愛,做了這麼多自己原本不想做的事,你還記得自己最初的樣子嗎?」,我說。

「我已經快要想不起來自己的樣子,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、想做什麼了...」,學生哭了起來。

 

我安慰著學生:「你已經長大了,我們得花些時間把你『自己』找回來,然後試著做好你自己。至於現在,你就先哭吧!沒關係的。」

arrow
arrow

    養心心理治療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