撰文者:養心心理治療所 資深心理師 江柏均
開學一個多月,時序進入秋天,早晚涼意越來越深,許多家長的心情也越來越沈重:「新學期開始,進入新學校、升上一個年級,一時難以適應是常見的事情。可都過了一個月了,孩子越來越常不去上學,難道還不適應?」,又或者「我家孩子都已經上了國中了,升上二年級也沒有重新分班,哪有什麼不適應!還說身體不舒服~這是藉口偷懶吧?」。
「孩子不上學」是一個令人困擾的議題,不單是家長,孩子也是,學者更是吵翻天!
有的學者認為這個狀況叫做「拒學」,傾向是理性上拒絕上學,如:覺得學習很無聊、因為老師超討厭、有些同學很機車等等,所以心裡對於上學有所抗拒。
有的學者則認為重點在於非理性的焦慮或恐懼,所以應該叫做「懼學」,如:要去上學讓人很緊張、面對老師讓人很恐懼、和同學相處讓人很焦慮等等,所以心裡對於上學感到恐懼。
比較有共識的,則是這個狀況比較容易發生在國中小(但高中、大學仍然有可能發生),發生率從1%到5%不等,男生女生發生的比例差不多。
以及,成因通常很複雜,處理起來需要花費一些時間,難以迅速解決,且有時候會反覆再發生。
妞妞是一個高中女生,母親來到診所的原因是妞妞無法穩定上學,兩人因此越來越常吵架、衝突。
妞媽認為妞妞已經老大不小,要去上學就去,不去上學就休學工作,為什麼說要上學,但是繳了學費以後卻「二天打漁,三天曬網」,所以感到很生氣!
詳談之後發現妞爸很愛喝酒,每次喝酒回家後,都會「拼拼碰碰」,妞媽也因此都會跟妞爸吵架,所以妞妞感到既生氣又無力,待在家裡總是煩躁,長大後與父母爭執的頻率本來就不低。
另一方面,妞嬤一年前去世時,妞妞就曾經心情低落而整日臥床,無法去上學,顯然受到很大的打擊,就醫被診斷有憂鬱症的可能,也休學了一年。
此外,妞妞雖然很想學個一技之長,但學校管理相當嚴格,一直以來就讓他感到窒息,加上原本的閨蜜突然不理妞妞,不論是在學校,還是私底下,同儕支持都變得很薄弱。
我安慰妞媽:「妞妞遭遇的困難與膠著,相對於妞媽的個性,以及身為母親的角色,真的會覺得很受不了!但妞妞看來的確遇到好多的事情,其中有著許多的困難,可能需要一些時間,甚至醫療專業人員的幫忙,才能較好地處理掉。這段時間裡,妞媽最能幫上忙的,就是改變責備的態度,讓妞妞感到被理解,能夠放下心,也省下力來好好處理這些困難。」
「拒學(懼學)」的孩子往往都遇到了不少的困難,需要幫助,或是花些時間解決,並不是故意不去上學的。
身旁大人的過多擔心與責備,往往會招致狀況惡化,適當地放下並求助專業,才是解決之道喔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