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  老爸爸即將退休,卻還是為了孩子的事情操心不已,老來得子,很怕孩子受到傷害,悉心照顧,但是孩子卻沒有肩膀,整天只想玩,工作做不久,沒錢用借、用盧、用偷的,老爸爸擔心自己走了就再也顧不到孩子了。

 

      老媽媽淚眼婆娑地訴說已經而立之年的孩子,工作說辭就辭,從此窩在家裡,找他討論未來還會發脾氣,每天提心吊膽不知道甚麼時候會爆發,擔心老本坐吃山空。

 

      時代的改變,大環境的條件不佳,越來越多所謂「啃老族」「媽寶」出現,到底我們該怎麼愛孩子,同時又能培養孩子的責任感?所謂的責任感,就是自己的責任自己扛,那麼小孩的責任是甚麼呢?以學齡前孩子來說,根據他們的發展階段,學習生活自理能力是主要的任務,這時候的責任就是負責打理自己,穿衣服鞋子、上廁所、吃飯等,依照能力讓孩子自己完成這些事情,大人則需要耐心,因為孩子可能做得慢、做錯,大人常常會看不下去就撿起來自己全做了,除非真的是緊急時刻,多給孩子自己做的機會,才能越做越熟越上手,當失誤的時候不要只是自己邊收拾邊咒罵,帶著孩子一起,讓他為自己的失誤負責,下次才會記得你的叮嚀。

 

      當孩子更大了,會的事情更多能力更強,就該放手讓他們承擔更多自己的責任,很多父母苦惱小孩上學老是遲到,想方設法叫起床,小孩倒是悠哉,這就是皇帝不急急死太監的寫照,不論是完成作業、上學準時、攜帶物品等都應該是孩子的責任,失誤了就承擔該有的後果,爸媽不要急著幫他們擦屁股,爸媽越在乎小孩就越不當一回事,天塌下來總有人擋著,孩子便學不會怎麼撐起自己的天空。

 

      然而最難的是,當孩子闖了大禍能夠陪伴他們面對自己的責任,而不是跑在最前面幫他們擋住。孩子跟人借錢沒還,對方恐嚇威脅人身安全;孩子飆車打架被學校記了大過,前途堪憂,我們比孩子還在乎事情的結果,往往讓我們不小心就扛走了孩子該負的責任,讓孩子負責不代表不管他們,你可以提供策略,給他方向,但實際執行還是要落在孩子身上,當人意識到就是得自己來的時候,才會有責任感。

 

   各位親愛的爸媽,那些你希望孩子有的行為,在能力範圍內從現在就讓他們開始做吧;而那些孩子犯的錯誤不是一句道歉就結束了,如果我們不斷重蹈覆轍,原因可能就是上一次不夠痛,不要把孩子受傷看得比學習承擔重要,放手,讓他們自己修復錯誤,才有更厚實的肩膀面對生命的挑戰。

 

撰文者 -- 廖婉喻 諮商心理師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養心心理治療所 的頭像
    養心心理治療所

    養心心理治療所

    養心心理治療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