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會不會有這幾樣的狀況?想要買一雙鞋想了很久,考慮實用、場合等等,等到真的走入鞋店,繼續考慮好不好看、舒不舒服、有沒有打折優惠…試穿到最後,仍然猶豫,難以做出最好的決定,最後決定放棄…。但是,放棄之後,反而自責自己沒有能力做出好的決定,又再次浪費時間…

 

或者,對於選擇吃甚麼,好不容易歷經繁複比較思考後,卻發現難以做抉擇,思考著口味總是不滿意、想吃好吃的又怕胖…於是,期待身旁的人做決定,但身旁的人做決定後,卻心理感到不被了解的憤怒、不開心…

 

生活中充斥著大大小小需要作決定的情境:小到吃飯吃甚麼,大到選擇科系、就業、甚至決定如何的婚姻與家庭的樣貌等等。而我們也希望能做出最有利、或是”最好”、最不讓自己後悔的選擇。有的時候,在決定之前,反覆思索比較,已經耗去大半的精氣神。

 

實際上,最好的選擇存在在這世界上嗎?或許,真正的重點是,我們接不接受自己的選擇結果,接不接受自己,才是核心的議題。選擇不易的背後,往往代表對完美的期待,希望”不要挫敗、不要後悔”,也擔心若面對自覺不完美的決定,內在又再度證明自己犯錯、不夠有能力、不夠好的痛苦。而真正的事實是,我們都不是”完人”,所有生命的經驗、判斷的能力,皆是來自真實世界的不斷的選擇與體驗,逐漸累積成適合自己的樣貌。當我們給自己機會,看到自己能做出選擇的勇氣與可貴,放下心,體驗與玩味自己每個選擇能收穫的意義、接納自己一開始也許還沒那麼熟練(當然更應該給自己學習的空間與時間)是正常的。即便,有些挫敗經驗,也會有它的意義。

 

鼓勵你,先從小的決定開始練習,例如,決定今天的晚餐要吃甚麼。建議你將注意力專注體驗當下,而非避免失誤。好好地品嘗今晚挑的晚餐,哪些是自己還蠻喜歡的口味,那些也許還好,只有體驗、沒有對錯。

當自己肯定自己勇敢地做出選擇,體驗當下。每一個選擇,都會是有意義的選擇,也都是最好的選擇!

 

撰文者 -- 紀佩如 臨床心理師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心理健康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養心心理治療所 的頭像
    養心心理治療所

    養心心理治療所

    養心心理治療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